关于伊斯兰的三个误解
前言
众所周知,伊斯兰的本质,是以宗教外观展现的伊斯兰主义,这是一种源于古代沙漠游牧民族的意识形态和革命纲领。本文批评的是,三个流传很广的思维谬误:
~~伊斯兰信徒搞恐怖活动是因为贫穷
~~伊斯兰信徒搞恐怖活动是因为缺乏教育
~~伊斯兰信徒搞恐怖活动是因为外界压迫
先看下伊斯兰激进组织头目
本·拉登 基地组织前首领
来自与沙特皇室核心有亲密联系的富庶家族。拉登在KAU大学(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接受教育,专业是经济和工商管理,商业成功人士,个人资产以亿美元计;
艾曼·扎瓦希里 基地组织首领
出身于埃及富裕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药理学教授。扎瓦希里毕业于埃及著名的开罗大学医学院,获得外科硕士学位
阿布·巴格达迪 ISIS首领
出身伊拉克知识分子家庭。巴格达迪从小认真钻研经文,从本科、硕士一路苦读念到博士,研究的专业都是伊斯兰。
本·拉登、艾曼·扎瓦希里、阿布·巴格达迪都不是穷苦人出身,他们家庭条件不错,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体面的职业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为何如此激进?
有人说,这几位都是头领,下面的干脏活的、自爆的肯定是穷苦人。那再看三个典型案例:
上个月斯里兰卡自杀式炸弹袭击的九名伊斯兰激进分子,属于当地社会中等收入者中较好的群体,其中二兄弟还是首都科伦坡一个显赫而富有的家庭成员。斯里兰卡官方说,这些袭击者都受过良好教育,有的曾在英国、澳大利亚留学。他们的袭击对象不区分种族、国籍、民族、贫富,而是三个字----异教徒。
2016年7月1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发生恐怖袭击。近20名日本、意大利外国人质被杀。孟加拉国官方称,袭击者是一个叫作JMB的“圣战者”组织,“他们全都是孟加拉人,家庭富裕,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的袭击对象不区分种族、国籍、民族、贫富,而是三个字----异教徒。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19名伊斯兰激进分子劫持四架民航班机后撞向世贸大厦、白宫以及五角大楼,造成死亡人数超过二战珍珠港袭击。这些人大多以留学身份在美国居留,并学习了工程类和飞机驾驶等培训,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这样的精心策划,还要操纵飞机,不是一般人都能完成的。同样,他们的袭击对象不区分种族、国籍、民族、贫富,而是三个字----异教徒。
通过这些案例,找到这些恐怖活动的交集,就是三个字“异教徒”。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伊斯兰主义者喊着“阿克拉阿胡巴”冲过来砍你炸你,并非因为他们“贫穷”或缺乏“缺乏教育”,也无关你的种族、国籍、民族、贫富,而是出于对异教徒的仇恨,因为你们是“卡非勒”。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伊斯兰激进的原因是因为“外界压迫”的理由,就完全是无稽之谈了。
思考辛苦,推荐一个可以放松的公号
每天五分钟,调整一下大脑模式
关于援助与补贴
总有人说,人们激进是因为太穷了。这个有可能,毕竟穷则思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现在是和平年代,伊斯兰世界之外有很多穷人,贫穷的佛教徒很多,贫穷的基督徒也很多,很少发生对外界的极端行为,更不要说频繁的无差别的恐怖袭击了。
更进一步,如果经济改善,是否意味着伊斯兰世界就变温和了?沙特人均GDP2万美元,却成为激进思想的输出地;文莱人均GDP2.6万美元,坚持执行伊斯兰教法不动摇。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任何外来的援助都是真主的恩赐,他们首先感谢的是真主。从历史来看,上个世纪凯末尔用武力强行封闭了伊斯兰的政治属性,放弃了突厥世界帝国的梦想,从而开启了土耳其的现代之门。但中东滚滚而来的石油财富,却使得伊斯兰主义的源头--阿拉伯诸国得到喘息的机会,国王一方面与教士结盟,保持特权;一方面不断向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减轻国内的维稳压力。
有人问,为什么就近的穆斯林兄弟国家不接收呢?不妨去看看当年约旦、黎巴嫩、埃及接收巴勒斯坦难民的下场。约旦国王差点被搞掉,首相被暗杀;黎巴嫩从中东富户陷入长期内战,现在四分五裂;埃及也是被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德国瑞典大量接收中东难民,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将来后患无穷。
所以,外界对伊斯兰信徒的援助和补贴,无法遏制伊斯兰主义的蔓延。天真地送钱送物,让伊斯兰主义者放弃革命理想,变得温柔体贴,以为是追女朋友吗?
恰恰相反,严格限制伊斯兰激进国家和组织的金融和经济活动,将能够有效消弱其组织能力,减少伊斯兰主义者的恐怖活动。
关于教育问题
国人对教育有一种迷信,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教育是把双刃剑,有时能够改善群众头脑,有时能够恶化群众头脑。伊斯兰的教育核心,在于《古兰经》和《圣训》,《圣训》是对先知穆罕默德言行的汇编。在伊斯兰世界里面,这二者都是不容质疑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是伊斯兰信徒的律法,也是理解伊斯兰主义者的关键。就象荷兰的李剑芒和《思想的芦苇》,把《古兰经》剖析了半天,却提都不敢提《圣训》。
所以,加强教育,未必能遏制伊斯兰主义的蔓延。如果是封闭式的经文教育,反而会增加激进分子的数量。
现在欧美的问题,是白左教育的泛滥,这也是伊斯兰主义得以发展壮大的温床的。之所以白左和伊斯兰主义者能够组成统一战线,因为他们有类似的普世教义,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敌人,就是推翻现有政治架构。所以,白左与伊斯兰主义者在社会变革时,会形成同盟军,现成的案例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伊朗。霍梅尼从法国返回伊朗,迅速掌握权力。当然,掌权后马上就是反目成仇,这是个值得更多探讨的话题。
与其接受单一的封闭式教育,不如没有教育。
关于外界压迫
这里不展开细讲,就说三个小故事。
一是关于女性着装。
穿衣打扮在现代社会是人的基本权利,但伊斯兰世界不是,为了防止男性的性犯罪,伊斯兰地区的女性被要求把身体裹起来,把头发包起来。这真是男人问题,女人吃药。事实上导致二个后果,一是中东的女性地位低下,二是中东男性之间的性侵高发。而女权国瑞典,中东难民的性暴力犯罪,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强奸案发生率。大家不妨反过来推理一下,中东女性所处的困境。
二是关于叙利亚的圣战军战士
在记录片《恐怖分子的孩子》里面,圣战士阿布·奥萨马以浑厚的男低音在电影中哼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真主借给我们力量,
你们梦想的那个那卜鲁德Yabroud胜利只是幻象,真主党 Hezbollah
无论需要多久,真主的信徒将摧毁你们
我们将在那卜鲁德羞辱你们,以色列的守护者
无论需要多久,真主的信徒将摧毁你们
挖好坟墓吧,真主党,在那卜鲁德挖好坟墓
我们慷慨地泼洒热血,因为真主借给我们力量
SO WHAT?
真主党明明是伊朗支持的队伍,是以色列的死对头,怎么在歌里变成以色列的守护者了?大家不要奇怪,在伊斯兰革命者的世界中,是不能讲逻辑的。或者说,伊斯兰特色的逻辑就是先确定一切问题的敌人。既然以色列是伊斯兰世界的敌人,那么他们的敌对方就被定义为以色列的同伙。所以在这首革命歌曲中,什叶派真主党明明是以色列的死对头,却被描述成以色列的守护者。
三是关于宗教学的博士
在以前关于ISIS文章的留言中,ISIS头领巴格达迪明明是伊斯兰教义最彻底的实践者,却被某博士描述为以色列培养出来的。大家不要笑,这位博士的逻辑和见解,完全符合伊斯兰独特的逻辑。
经文说:男人的性犯罪,是因为女人着装有问题;
战士说:我们要消灭什叶派,因为什叶派是以色列的同伙;
博士说:巴格达迪是暴徒是坏人,因为巴格达迪是犹太人派来的奸细。
所以,伊斯兰主义的逻辑就是,问题都是别人的。别人是谁,是异教徒。既然我们的问题都在外面的异教徒导致,那么消灭你们这些卡菲勒就成了实现伟大伊斯兰理想的光荣伟大的事业。通常来说,革命者最痛恨的不是敌人,而是修正主义者。所以那些自称信徒但非本教派的,是叛教者,更要消灭!
当然,白左也是这么想的。
为深度解析历史,开通知识地球。考虑到交流的有效性,设置一定门槛。欢迎登陆思想星球,开启探索之旅
相关阅读